冻干室的极限真空度
P0为真空泵的极限真空度(Pa),Q0为空载时,暂时抽气后,冻干室的气体负荷,在Sp一定的情况下,Q0决定了冻干室的空载极限真空度P。通常,Q0可用冻干室的漏气率计算,漏气率可以测量失掉,设计时,可根据经验取为1(Pa·m³/s);SP爲冻干室抽气口附近泵的有效抽速(m³/s)。
冻干室的极限真空度受抽气口位置设计和测量点位置设计的影响。在大型冻干机中,假设冻干室较长,抽气口设计在冻干室一端,冻干室内就会出现压强梯度,各点压强值可用下式计算。
PX为距抽气口X 处的压强(Pa);P1为距抽气口近L1处的压强(Pa),P1=qBL1/S; S为X = 0处泵的有效抽速(m³/s);q为冻干室壁的出气速率(Pa·m³/㎡·s);B为冻干室截面周长(m );U是长为L的冻干室流导(m³/s)。
冻干室的极限真空度受测点温度的影响,因P=nKT,假设冻干室内气体分子数n一定, 设在高温处测点测得的压强高,设在低温处测得的压强低,应该引起设计者和用户留意。
为提高冻干室的极限真空度,添加冻干室内的压强梯度,冻干室的抽气口不应设在一端,而应设在中间或开设多个抽气口并联。若采用水蒸汽放射泵抽气,又设计贮气罐,正常情况下,应该用阀门将贮气罐截断,否则将影响冻干室内的真空度,影响程度可用公式计算。
求出两个微分方程联立解,可消除冻干室中的压强P1和贮气罐中压强P2。V1为冻干室容积,V2为贮气罐容积,冻干室与贮气罐间的流导为U , 在贮气罐抽气口处泵的抽速为S。
编辑:P